3月25日下午,我校共青团与渭南市临渭区“红色地下交通站”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校专职团干部、“青马”班第九期部分学员代表40余人在“渭南红色地下交通站”开展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学习教育活动。

活动伊始,校团委书记姚明亮、渭南红色地下交通站站长刘侠为“渭南师范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立,是为了更好的引导我校青年师生在实践中学习党史,启迪思想、获得力量,进一步体认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革命精神,更加坚定地追求思想上先进、灵魂上纯洁、精神上强健。随后,校团委副书记肖飞希望同学们利用好本次参观学习的宝贵机会,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重大契机,带头学党史、悟思想、强信念、跟党走,我校共青团也将与红色地下交通站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协作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莫斯科艺术学院学生李智清代表“青马”九期学员发言,作为当代大学生应从历史学习中理解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定信念跟党走,为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我校第九期“青马”培训班学员开展以“重温红色记忆 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活动。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了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4月11日晚7时,我校第九期“青马”培训班学员在1401教室开展以“重温红色记忆 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教育。

全体观看了纪录片《建党伟业》,通过观看纪录片深刻认识到党史既是一部荆棘满布的奋斗史,又是一部思想理论的探索史。观看纪录片,最重要的是感悟对人心灵的冲击;学习党史,最重要的是学习革命先驱们坚韧不拔努力奋斗的精神。影片中再现了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挽救人民与水火之中,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历经干难万险,经过不懈斗争,终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对我们这些出生在社会主义社会、沐浴在党恩下的青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爱国主义教育。学习结束后,“青马”一班王泽裕说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青马”二班周宇甜同学说道:“我们需投身社会建设发展,增强奋斗本领,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添砖添瓦”;“青马”班班长鲁旭东同学说道:“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些也是对中国一路走来艰辛历程的精炼总结

通过本次学习,使“青马”学员对党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领悟,更加系统的感受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品质和内涵。当代青年每一次向历史的回眸,都是一次思想的点名、精神的整队。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必须从党的红色历史中找寻革命胜利的源头,汲取智慧和经验,更加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贡献力量。
三、学党史 我为同学做实事——我校“青马”九期培训班在图书馆开展志愿活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团中央“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工作部署,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深化实践育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进一步增强“青马”学员的志愿服务意识。为同学们办一件力所能及、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使同学们可以在一个温馨、整洁环境下更好享受图书馆资源,4月16日下午,我校“青马”九期培训班组织部分学员参与了整理图书志愿活动。


活动中,青马学员以实际行动充分发扬了志愿服务精神,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彰显了渭师青年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青春风采,展现了我校大学生深厚的人文关怀。“青马”一班学员准时来到图书馆后,分为了三组,分别进入“文学一库”、“现刊阅览室”“样板书库”开展志愿活动。经过各书库老师简短的讲解与培训,大家知晓了正确的整理方式和步骤后,很快就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志愿活动中来。他们对书本进行了重新排序和摆放,快速地让图书“回家”;依据目录对新的刊物进行了核对,并且书写和粘贴了相应的编号,同时清扫了书库的地面。图书馆是文明之圣地,知识之殿堂。大学里几乎每个人都曾在这里充实知识,在这里追逐梦想。整洁、舒适,文明的图书馆会让每个人获得归属感。
三、暑期社会实践|井冈情——渭师青马九期学员赴井冈山红色基因调研(一)
7月28日渭南师范学院青马班赴井冈山红色基因调研队正式出征,出征前渭南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韩小卫、团委书记姚明亮来到渭南西站与实践队员道别并对此次实践成果提出希望。首先韩书记指出此次实践机会难得,希望实践队都能够在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将成果数字化,积极宣传学校,树立好良好的大学生形象。同时在疫情防控期间,配合防疫政策,做好安全保障。韩书记的话极大的激励了实践队员,让队员更加意识到了此次实践活动自身所担负的使命,这不仅是一次红色革命的探索,更是渭师学子献礼百年的报国之行。

带着老师们的殷切期望实践队员正式踏上了寻找井冈革命精神的征途。7月30日实践团正式抵达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晚上8点,来自不同地区的七所高校一同聆听了“三湾改编”的井冈山革命故事并进行破冰行动,将毛泽东主席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运用到了实践团连队人员组成中,实践队员发挥自身长处设计队旗、队歌和队伍口号,通过破冰行动极大的锻炼了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也迅速与其他高校熟悉起来。


实践队员一起聆听了由青年讲师贾硕带来的党史学习:“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专题教学,通过生动的讲述实践队员重温井冈山道路,井冈山斗争和井冈山精神,学习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方针的制定因素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通过本次课程实践队员认识到井冈山精神不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自觉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的新征程中。

实践队员们来到了小井红军烈士墓,在庄严的默哀中实践队员缅怀先烈,感悟历史,在之后的现场教学中,革命烈士陈毅安和妻子李志强烽火硝烟中的感人爱情故事,令实践队员不禁动容。在烈士墓旁坐落着小井红军医院,这里曾是革命伤员救治的场所,但因敌军的来袭,没有及时撤退,他们被俘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依旧没有出卖组织的去向,被残忍坑杀至此。无畏艰险、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着实践队员,也激励着新时代青年通过党史学习实践报国之行。

实践队员到达了峰峦叠嶂黄洋界峰顶,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1928年红军以不足一营的兵力,发动群众,设置五道关卡,凭险抵抗,将敌军四个团击溃。这是中国革命史上以少胜多的重要战役,实践队员通过齐诵毛泽东主席填词的《西江月·井冈山》,感悟红军明知有危险却依然迎难而上,保家卫国的革命战斗精神。
四、暑期社会实践|井冈情——渭师青马九期学员赴井冈山红色基因调研(二)
8月1日上午6时渭南师范学院青马班赴井冈山红色基因调研队在基地广场参加升旗仪式。仪式结束后全体队员乘车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适逢8月1日建军节,全体实践队队员满怀敬畏之心,沿着顺山而上的宽阔平台台阶在瞻仰大厅为烈士敬献花篮,整理挽联,集体默哀以示敬意。

瞻仰大厅侧边是陈列室,陈列了为井冈山斗争献出生命的烈士和在建国后去世的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领导人的挂像,瞻仰大厅后方为吊唁大厅。吊唁大厅四周墙面嵌刻着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录,一共有15744位。厅中的正上方有一块用汉白玉制成的无字碑,是为了纪念井冈山革命斗争中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表达了人们对无名先烈的深切怀念。

实践队员备受鼓舞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与困苦,两小时与十二月零七天、七个打卡点与途径十一个省、三公里与二万五千里、体验教学与战略性转移。这一项项的强烈对比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当代青年更应将对革命先辈的敬畏之心融入到拳拳爱国之心中,将拳拳爱国之心付之于切切报国之行中。

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实践队队员们在革命摇篮井冈山接受的党的教育接受思想的洗礼,在小井红军医院、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在黄洋界、在马源村、在八角楼、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走过历史的轨迹,经过革命的遗迹,与革命先辈肩并肩携手同行,从那流血牺牲的战争年代、从那炮火连天的无情战场、从那艰难的革命岁月,秉承着艰苦奋斗的“赤竹”精神。不畏艰险,不惧岁月,一同迈向我们的未来,一同走向更加光明而盛大的春天,一同将党放心中,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