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团课|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成长

发布时间:2019-04-08 22:50    浏览次数:    来源:

微团课|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成长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团总支书记杨应楠,今天的微团课我以《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成长》为主题与大家分享。

在开始我们的微团课前,我想问一下同学们,现在你想起来能让你热血沸腾的一句话是什么?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霸气,还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我现在想到的一句话,是一百年前,也就是1919年春天的一句呼号: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啊!

这是当时《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的一句话。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三千余名青年学生走上街头,在天安门前集会,通过示威游行的形式维护国家主权。因为在不久前“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让人愤怒。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高涨。

1919年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参加了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巴黎和会,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废除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

更让人气愤的是,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种种特权转让给日本。丧权辱国的条约使得举国震怒,群情激愤。青年学生们以“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为口号,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卖国贼。随后,全国各地的学生、工人、文届人士等积极响应,以罢工游行等方式进行抗议。

最后,由于全国上下群情激奋,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被免职,总统徐世昌辞职,终于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后来,这场由青年学生发起的爱国主义运动被称为五四运动。它不但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更体现了青年学生们的爱国情操和国家责任担当。为了纪念这伟大而光荣的日子,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并一直沿用至今。

一百年过去了,当我们重新审视、反思这场伟大运动时,可以看到五四运动孕育的五四精神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多年前的青年们,在国家利益受到侵害、国家弱小受欺时,选择了团结起来为国家而战斗,他们向我们传递的是一种五四精神,一种爱国主义精神,一种为了民族振兴而不断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精神,一种为了国家兴旺而不断追求科学、追求民主的精神。更多的,是在国家危难之时不畏强权、勇于斗争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五四青年们的智慧与力量,也是当代青年们的理想与目标。

在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五四精神更应该体现出理性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

在面对别国敌对行为时,我们是否抱有不分析不鉴别的横扫一切的偏激态度?

对于被侵略的历史,我们应当怎样既以史为鉴、又面向未来?

表达个人情绪时,我们是否负有责任地考虑到国家大局和民族利益?

五四运动所包含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火炬,经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接力传递,一直激励着中国青年去争取实现祖国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建设栋梁的青年,青年强则国更强。当代青年引领着时代的前沿,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我们应当秉承那些曾经为国家的民主、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们的五四精神,为使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贡献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为国家的民主与自由贡献自己的力量,诠释好属于自己的五四精神,无愧“五四精神”,无愧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