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当时《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的一句话。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三千余名青年学生走上街头,在天安门前集会,通过示威游行的形式维护国家主权。因为在不久前“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让人愤怒。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高涨。
1919年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参加了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巴黎和会,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废除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
更让人气愤的是,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种种特权转让给日本。丧权辱国的条约使得举国震怒,群情激愤。青年学生们以“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为口号,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卖国贼。随后,全国各地的学生、工人、文届人士等积极响应,以罢工游行等方式进行抗议。
最后,由于全国上下群情激奋,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被免职,总统徐世昌辞职,终于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后来,这场由青年学生发起的爱国主义运动被称为五四运动。它不但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更体现了青年学生们的爱国情操和国家责任担当。为了纪念这伟大而光荣的日子,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并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