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2日,渭南师范学院向阳志愿服务队赴阎村镇三李小学实践团在临渭区西塬展开工作,在夏日烈日剧烈的照射之中服务学生群体。坚持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展社会调研。
下午课程结束后,实践团队根据前期进行的“留守儿童假期相关情况调查”的调查问卷,选择了四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家访调查,调查的主要方面涉及到家庭成员构成、家庭收入来源、孩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农村社会福利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发展程度以及对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理解等。下面将以两例具有代表性的家访为主进行展示。
在第一位被家访的李雪萌家里,实践团三名成员被亲切接待。我们简单的表明来意后,李爷爷高兴地与实践团成员们畅谈起来。在交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李雪萌小朋友的父母常年在广东省打工,家中只有两个老人照看孩子;家庭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以孩子父母务工收入为主,家中仅有的几亩耕地为辅。前几年曾在砖厂打零工,后因乡镇产业调整和环境保护,砖厂停工导致收入来源减少;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李爷爷提出孩子由于缺少父母监管,性格过于活泼,不太听话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困扰;关于社会福利制度方面,有养老金等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一些帮助;关于“精准扶贫”政策的相关情况,老人表示国家的政策很为人民考虑,但是在帮扶对象的确立上还有提升空间。
在实践团家访的第四位郭峻熙家中。我们与一位为乐观爽朗的陕西老人进行愉快的交谈。作为外来户的郭爷爷,60多年前从陕南商洛搬到了渭南阎村镇,在这里扎根落户走到了现在。单亲的郭俊熙小朋友的教育问题一直是郭爷爷最看重的头等大事,趁着我们实践团来到家里便从孩子性格的培养、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孩子的日常品德塑造等很多方面与我们进行了探讨,我们在讨论中也提出了很多值得实行的方式;关于家庭收入来源的了解,也是以孩子父亲在外务工为主,家中微薄的农地为辅;在谈到社会福利制度的时候,老人也谈到自己有在工厂的退休金能稍微给家里补贴点。关于谈到精准扶贫政策时老人说道:“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劳动,国家政策是帮助更加困难的人的。”仅管在我们看来郭爷爷的家里条件并不太好,正是这样的一个具有正能量和乐观向上的老爷爷给我们实践团成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社会实践不仅仅局限于给我们服务的学生群体做好工作,更多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尽可能的带动更多方面的前行。我们能做的并不太多,但是我们却不能不做!社会实践我们在行动!



图片:陈国敬席柳
通讯员: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