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三下乡”、雷锋社会实践(第224期)//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发布时间:2025-08-11 17:50    浏览次数:    来源: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团十九大工作部署,促进实践育人,助力乡村振兴,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于2025年暑期组织开展了“支教传薪火,微光启未来”志愿支教活动和“‘乡’约党家村:外语赋能乡土文化”实践活动。两项活动分别聚焦乡村教育振兴与文化传承,累计参与学生40余人,实践时长18天,覆盖陕西省3个乡村社区,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践背景与目的

(一)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青春担当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学院组织40名多语种专业学生赴渭南市高新区、临渭区开展支教活动,旨在通引导大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宣传卫生、教育、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拓宽乡村学生视野,同时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能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A0241

(二)文化铸魂:传统村落的国际表达

针对党家村文化资源国际传播不足的问题,学院组建7人实践团,通过实地调研助力这座“东方人类居住活化石”走向世界。活动着重挖掘古建筑文化、家训非遗等资源,探索外语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二、实践内容

(一)支教活动

1. 教学活动: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同时创新性增设日语、俄语、朝鲜语等小语种兴趣课堂,通过情景对话、外语歌曲、趣味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孩子们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

2. 特色活动: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夏季安全知识讲座,开展趣味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助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

3. 调研走访:队员们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走进村口、农家院落、社区广场,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形式,围绕乡村基础教育、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基层社会治理等主题展开调研,了解乡村实际情况。

(二)党家村项目

1. 前期准备

实践团通过文献查阅、线上会议等方式,系统学习了党家村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及非遗项目,并制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同时,与党家村村委会对接,确认了调研行程和访谈对象。

2. 实地调研

文化考察:在专业导游的带领下,实践团深入党家村,考察了123座明清四合院、祠堂、哨楼等古建筑,记录了砖雕、木雕、石刻等艺术细节,以及“耕读第”“笃敬”等家训文化。

村民访谈:实践团分组走访村民,收集口述历史资料。通过聆听党、贾两大家族的迁徙故事和经商传奇,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党家村“诚信为本、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村民们鲜活的故事为文化翻译提供了丰富素材。

外语志愿服务:结合调研结果,提供翻译资料。

3. 后期总结

实践团对调研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完成了多语言文化档案的初步翻译,并撰写了调研报告。同时,制作了文化宣传短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广党家村的独特魅力。

三、实践成果与价值

(一)支教活动成果

1. 教育赋能:实践团以专业所长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通过多语种教学与特色活动的开展,不仅拓宽了乡村儿童的知识视野,更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了青春动能。“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在跨文化交流的启蒙中厚植家国情怀,有效促进了文化自信的培育。

2. 社会价值:团队深入乡村开展的调研走访,生动践行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要求,通过对乡村基础教育、留守儿童成长等问题的深度观察,为理解乡村发展现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青年视角与实践依据。

3. 个人成长:此次活动是一堂深刻的“大思政课”。在与乡村儿童的朝夕相处中,队员们深化了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理解;在应对实践中的各类挑战时,锤炼了综合能力,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为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党家村实践成果

1. 文化传播:整理完成5篇中英文对照文本,涵盖党家村历史、建筑特色及家训文化;制作文化宣传短视频,助力文化国际传播。

2. 服务方案:提出景区外语服务优化建议,包括多语种导游词翻译等。

3. 能力提升:队员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翻译、跨文化交际和调研能力,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社会责任感。

四、反思与展望

(一)实践反思

1. 支教活动中发现乡村教育资源不均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怀不足等问题。

2. 党家村调研因时间限制,对部分非遗项目挖掘不够深入。

(二)未来展望

1. 支教长效化:深化校地合作,创新支教模式,引导更多学子投身乡村教育振兴。

2. 文化传播持续化:与党家村共建“外语志愿服务基地”,定期开展多语言支持与文化推广活动;联合高校资源培养外语讲解员,推动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融合。

五、结语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通过支教与文化调研双轨并行,既为乡村教育与文化传播贡献青春力量,也为外语学子搭建了成长平台。未来,外国语学院将继续探索“外语+教育+文化”的乡村振兴模式,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