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三下乡”、雷锋社会实践(第226期)//学工部“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2025-08-11 18:52    浏览次数:    来源:

报告人:渭南师范学院学生工作部“渭师心援,甘霖护心护航团”暑期社会实践团

实践时间:2025年7月7日 - 2025年7月16日(为期10天)

实践地点:陕西省渭南市精神卫生中心

一、实践目的

1. 德育与心理健康的协同发展:

分析德育活动对患者情绪管理、自我认知和生活幸福感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2. 智育与心理健康的协同发展:

探索如何通过认知训练、思维拓展等智育活动,提升患者的逻辑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智育活动对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3. 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协同发展:

研究不同体育锻炼项目对心理健康患者的身心恢复效果,如缓解压力、增强自信、提高睡眠质量等。

4. 美育与心理健康的协同发展:

探讨音乐、绘画、等美育活动对患者情感表达、情绪调节和创造力激发的作用。

5. 劳动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协同发展:

研究适度的劳动教育对患者社会功能恢复、自我价值认同和积极心态培养的作用。

在精神卫生中心引入劳动教育项目,如园艺治疗、手工艺制作等,评估其对患者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二、实践内容

(一)选题设计

围绕医校心理健康服务合作与心理育人实践模式创新,聚焦精神卫生中心患者心理健康需求,结合“五育并举”理念(德育·立德润心、智育·启智明心、体育·强体健心、美育·尚美怡心、劳育·勤劳育心 ),同时涵盖青少年心理团辅、医患交流等内容,开展为期15天的实践活动,定期前往渭南市精神卫生中心,全方位助力患者心理康复与成长。

(二)数据收集

本次研究主要使用访谈法和实地观察法进行数据收集。

(三)数据分析及呈现

1. 参与情况图表

各期活动项目参与人数对比(柱状图示例):

可直观对比不同期次、不同“五育”及团辅活动的患者参与热度,发现如第六期美育类的脸谱彩绘、第十期智育类的粘土捏制等活动参与度相对较高趋势 。

2.互动表现:记录患者在活动中的互动频率,有近10位患者从刚开始的默默无闻站到旁边观察到主动参与并带来新伙伴参与并,患者小组合作完成活动累计8次,情绪状态变化从拘谨到放松、从沉默到积极等。

3.心理状态评估:通过与医生及患者的交流反馈、观察记录,近15位患者参与实践后心理压力得到缓解、认知改善、社会适应力提升,与6位青少年建立了友谊,改善了他们的心态。

4.整体归纳

从选题设计的多元融合角度,实践数据反映出:

(1)患者需求满足:

“五育”主题活动与心理团辅、医患交流结合,覆盖患者心理康复多维度需求。美育活动满足患者审美创作、情感表达;劳育强化自我价值与协作;智育激发思维自信;体育(如长拳 )促进身体感知与坚持;德育可通过活动中的互助、尊重自然渗透。数据显示,超70%患者在参与多元活动后,心理压力、社交、认知等方面有积极变化,说明选题能有效触达患者需求 。

(2)心理育人模式有效性:

不同“五育”主题活动各有优势,美育易快速营造轻松创作氛围,劳育强化价值感,智育激发思维。但也存在活动适配性(如长拳难度、魔方复杂度 )、交流引导细节(如活动交流患者明显紧张 )等不足。整体而言,模式通过实践 - 复盘 - 优化的循环,持续完善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医校合作下,志愿者专业知识与医院临床场景结合,让心理援助既有理论支撑又具实践温度,“守护心灵绿洲”路径逐步清晰 。

(3)后续优化方向:

依据数据,需强化活动个性化适配,如按患者能力分层设计智育、体育活动;调整交流互动方式,增加预沟通、简单引导话术,缓解患者交流压力;深化医校合作,在活动前更精准了解患者状态,让“五育”与心理团辅、医患交流协同更紧密,持续提升心理育人实践成效,为精神卫生中心患者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更成熟模式 。

三、主要收获与体会

通过本次赴渭南市精神卫生中心开展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获得了以下收获:

1. 专业认知深化:

在与患者的近距离接触和医护人员的指导中,对“五育并举”理念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实践路径有了清晰认知。从红色故事传递的德育力量,到艺术创作蕴含的美育价值,亲身见证了多元干预方式对患者心理状态的积极影响,将抽象的教育理论转化为可触摸的实践成果。

2. 实践技能提升: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与特殊群体沟通的技巧 —— 如何用耐心化解抵触,用鼓励激发参与热情,用细节传递关怀。无论是带领太极拳练习时的动作示范,还是指导彩绘创作时的创意引导,都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会了灵活调整策略,提升了基层服务的实操能力。

3. 社会责任感增强:

患者们在活动中展现的坚韧与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深刻理解到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性。每一张笑脸、每一次主动参与,都化作沉甸甸的责任,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用专业知识服务基层的信念,也真切体会到青年一代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使命担当。

4. 团队协作成长:

从活动策划到现场执行,团队成员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在解决突发问题中凝聚默契。面对患者的不同需求,大家共同商议调整方案;遇到困难时彼此打气,这种协作精神不仅保障了活动顺利开展,更让我们学会了在集体中发挥优势、互补短板,为今后的团队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结语

此次假期社会实践是我们人生中一段难忘且意义非凡的经历,让志愿者们对精神健康事业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亲身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大家深刻体会到精神康复工作的重要性。从最初面对患者时的紧张无措,到后期能够建立专业信任关系,志愿者们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培养了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这段宝贵的实践经历,必将成为志愿者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财富。我们真切体会到,精神健康事业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人文关怀。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秉持专业精神,为促进社会心理健康贡献力量。这段实践经历,必将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重要财富。


                                                  报告人:许天成

日期:2025年8月8日